景芝,因盛產靈芝而得名,是著名的北方酒鎮。它以獨特的地理環境,厚重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了中華人類釀酒始祖、中國北方高粱燒酒鼻祖和中國芝麻香白酒鼻祖,被稱為“中國酒文化的最早發源地”之一。
1.高柄酒杯見證景芝有酒五千年
1957年,景芝鎮發掘出土尊、盆、罐、杯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系列酒具,最具代表性的是薄胎磨光黑陶高柄酒杯(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記錄早在五千年前,景芝先民就用谷物造酒。
2.大舜釀酒
生長于濰水流域的大舜是古東夷部落首領,“三皇五帝”之一,中華“二十四孝”之首。當年舜進行制陶、釀酒活動的濰水河畔,即以景芝、諸城、莒縣為中心地帶,是史前倡行釀酒最早的人,比通常傳說的酒神儀狄和杜康早近200年,被尊為“華夏人類釀酒始祖”。
3.漢代釀酒
1968年,景芝以東的涼臺村發掘漢墓畫像石。畫像石上的庖廚圖描繪先民正在釀造發酵期很短、過濾后喝的“事酒”或“清酒”。經考古專家考證這是漢代及漢代以前釀酒的主要操作方法。
4.魏晉釀酒
北魏時期賈思勰農學巨著《齊民要術》中有制曲法八例、釀酒法四十余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釀酒技術總結。《齊民要術》所記“制曲釀酒法”就是景芝制曲釀酒術最早的描述。
5.唐朝釀酒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寫道:“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由是可證齊魯在唐時酒業的興盛,以及“齊地”(景芝屬齊地)在中國釀酒史上的重要地位。
6.宋朝釀酒
宋神宗熙寧七年至十年(1074年-1077年),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每日必飲,每飲必詩”,寫下《水調歌頭·中秋》《密州出獵》等為代表的名篇。中國蘇軾研究專家朱靖華用九大觀點論證當年蘇軾就是喝著景芝高燒寫就的這些名篇佳什,堪稱古代詩詞中的杰作。
7.元朝釀酒
《元史·順帝本紀》稱:元順帝至正十二年“立高密縣濰川鄉景芝社巡檢司”。其原因是當地酒業發達,交易繁盛,商賈較多,人口密集,魚龍混雜,盜賊生發,必設武官巡檢,以維持社會治安。這是史書中最早發現有“景芝”記錄的文字。
8.明朝釀酒
《讀史方輿紀要》載:“萬歷七年設萊州府通判駐于此”;明萬歷《安丘縣志》載:明洪武年間,全縣每年“酒課稅銀一百錠四貫”。一錠合十兩紋銀,百錠當是千兩之多,可見當時的釀酒業規模之大。
9.清朝釀酒
乾隆八年,山東巡撫喀爾吉善上奏皇帝,稱“察知私踩私燒聚集之所景芝鎮等,向多商賈于高房邃室踩曲燒鍋,販運漁利”“潛藏影射未能盡無”。乾隆朱批“應如是留心者也”,乾隆由此知道了景芝酒。這份奏章現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10.民國釀酒
1915年,山東省行政公署征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入展產品,通令“高密縣”條下有“景芝燒酒”,這是景芝酒首次登上國際舞臺。
11.新中國成立:
20世紀50年代,國家實行“節約糧食、嚴控糧食酒”的方針,景芝白干成了全省唯一保留的糧食酒,全省統購統銷,消費者憑票購買。
Copyright ? 2021-2022 山東景芝白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東省安丘市景芝鎮景酒大道010號 備案號: 魯ICP備2022009097號-1 XML